丽水要闻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遍洒大花园的改革金色
发布日期: 2017-09-25 14:23

  丽水以创新驱动发展,以改革激活资源——

  遍洒大花园的改革金色 

  晨曦微露,一片金光遍洒处州大地。在斑斓的丽水大花园中,因为“改革创新牌”的亮出,逐步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势能,迈上绿色赶超坦途。

  “最多跑一次”“农村金改”“农村扶贫改革”等一大批重大改革事项在丽水落地生根,形成了生态、金融等多项改革的“丽水经验”;绿谷信息产业园、丽缙智能装备高新园区、杭州海创园、大学生创业园、大健康产业园等吸引一大批科技型企业在丽水生根,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领航者”;参与“一带一路”,深化山海协作,实施“乡贤回归”,让丽水在开放融合的发展道路上越走越远。

  近年来,丽水按照中央和省委全面深化改革的工作部署,全力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各项改革不断落地生根,奏响了“发展之道,改革为先”的时代强音。

  改革统领绿色发展

  改革东风劲,潮涌瓯江岸。

  打好改革创新牌,是“培育新引擎”的内在要求,引领着丽水实现“绿色发展,科学赶超,生态惠民”,为丽水争当绿色发展探路者和模范生提供着强大动力。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金光大道上,丽水始终强调制度优先,搭好改革的四梁八柱。我市设立七大领域改革专项小组和县(市、区)改革办,出台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相继出台市委深改领导小组会议、改革政策出台审核及报备、市领导联系重点突破改革项目、改革创新容错免责办法等系列制度,制定年度改革工作要点并分解任务,画好改革推进“路线图”,全面引领改革的深入推进。

  近三年,我市共争取各种省级以上试点170余项,创造了农村金融改革、农村扶贫改革、农村电子商务改革的“丽水模式”,农金改工作相继得到李克强、汪洋、马凯等中央领导的高度评价。深化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全国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示范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等建设,促进国家气候适应型城市试点、国家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农民工返乡创业试点等国家级试点也纷纷落户丽水。

  改革的大旗,迎风招展;发展的质量,又好又快;惠民的红利,溢满绿谷。

  今年,我市持续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目前90%以上的群众日常审批事项已实现“最多跑一次”。推进“农旅融合”改革,打造“丽水山耕”公用品牌,踏上了打开“两山”通道的致富路。探索创新了“河权到户”“渡运公交化”“农光互补”“文化订制”“民情地图”“平安报表”等特色改革动作,深化“双下沉,两提升”医疗改革、资源均等化的教育改革、城乡统筹的户籍改革,让广大群众拥有了更多的获得感。

  立足市情实际、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群众期盼,发展新常态下的秀山丽水,奏响了一曲又一曲革故鼎新的动人乐章。

  创新驱动活力之城

  今年的市第四次党代会上,市委在今后五年工作重点中,明确提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进一步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夯实创新创业平台,努力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

  上半年,我市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创新驱动成效显现。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50.83亿元,同比增长14.7%,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6.3个百分点,其中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

  推动科技创新“加速跑”。我市找准补齐科技短板这个“牛鼻子”,专门下发补齐科技创新短板的十条意见,从培育科技型企业、强化财政科研项目绩效激励、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建设等10方面,不断优化创新驱动发展环境,补齐、补长、补好科技创新的短板。

  推动科技创新,更离不开创新平台的支撑。近年来,一大批科技园区在丽水落地生根,绿谷信息产业园、丽缙智能装备高新园区、杭州海创园、大学生创业园、大健康产业园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极大推动了我市科技创新的步伐。

  已投入使用的丽水智慧小镇科创园是新型创业孵化服务平台,采取市场化、专业化运作模式,实行政府服务外包,园区充分利用国家、省、市有关优惠政策,依托丽水市坚实的产业基础,提供优越的扶持条件,如今已吸引大批科技企业入驻,成为科技创新企业的孵化基地。

  科技创新号角嘹亮,生态丽水绿色起航。实际上,丽水绿色创新发展始终步稳蹄疾,特别是近年来众创空间遍地花开,科创园区建设方兴未艾,创新创业环境持续优化,一大批科技创新要素加速聚集,一个富有创新活力的丽水正步入各界视野,展示着这座活力之城的科技创新魅力。

  开放壮大发展优势

  改革创新,不断提升着丽水的内在“修为”。全面推进市域开放发展,则为丽水提供了借力发展的平台,为丽水绿色发展创造了更大的舞台。

  近年来,我市主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深化长三角区域、省级山海协作产业园合作,以“融合开放”的气度,参与国际、区域交流合作。

  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让地处山区的丽水,也搭上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景宁一些外贸出口企业通过积极对接“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战略性贸易物流平台,借力“义新欧”铁路大通道和宁波舟山国际枢纽港口,让产品走向世界。

  开放,为丽水企业带来了难能可贵的发展机遇。浙江三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媒介,产品远销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功实现了转型升级,2016年和2017年1至5月实现产值分别增长37%以上。

  在与长三角、海西区的对接中,丽水也从未放慢脚步。自去年以来,我市积极推进山海协作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园建设,让共建产业园从工业平台转变为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平台。

  2012年浙江省启动包括丽水市莲都-义乌、龙泉-萧山、遂昌-诸暨、松阳-余姚的首批9个省级山海协作产业园建设,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探索出了一套特色鲜明、成效明显的园区共建经验。

  丽水市将山海协作作为促进山区经济科学发展的重要载体,积极谋划、协调和推动。据统计,2016年,全市签订山海协作产业合作项目270个,合同资金217.67亿元;项目到位资金共184.68亿元,完成省下达任务的142.06%;签订群众增收和社会事业合作项目83个,到位资金3110万元,大幅度超额完成省下达的20个660万元的任务数;完成劳动力培训就业1.8597人次,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85%。

  与此同时,我市还不断搭新台唱大戏,通过实施“乡贤回归”工程,加速乡贤回流。据组织部门统计,今年新一届村社党组织班子中,曾在外经商办企业或外出创业的乡贤回归者占比高达71.8%,比上一次换届提高了31%。

  即将在中秋节前召开的“首届世界丽水人大会”,也将进一步密切与海内外丽水乡亲乡贤的联系,助推丽商、侨商回归。

  开放发展,融合发展。一个改革开放的新丽水,正向昂首走来。

【打印】   【关闭】
遍洒大花园的改革金色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