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位新闻媒体朋友、台湾肥皂同业工会同仁、妙管家的职工:
大家好!
今天,我只讲“台湾妙管家应有自身特色”这么一个理念,因为这是一个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核心的理念。在接触到妙管家之后,我一直在思索,妙管家的最大特色是什么?现在想明白了,是妙管家的称谓与其产品恰到好处的对接,并同时溢出消费者居家生活的心声和愿望,这就是妙管家自身特色的独到之处。
目前,妙管家还仅仅集中在生产清洗衣物、厨房、卫浴间等家居清洁用品,今后延伸发展潜力巨大,比如做个围裙、手套,做个抹布、拖把,做个晾衣服的架子、绳子、夹子,做个启瓶器、钥匙串、吸尘器等等,样样都妥帖。特别是如果能借助现在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思维,对产品进行智能化改造,做个小机器人遥控,那就是更加名副其实的妙管家了。
产品具有自身特色,才能牢牢占领人的心智资源,特色越鲜明、越独到,其穿透力就越强,力量也就越大。认识到这点,特色就成为了我们的无形资源,而妙管家就犹如一块质地上好的宝石,我们可以将它雕刻出稀世珍品,发挥其更好的资源优势。这就是我今天想要说的“应有自己特色”的重要性,而且纳爱斯的发展已经让我们深有体会。
纳爱斯已有10大品牌,现在加上妙管家是11大品牌。其中有一个品牌,叫雕牌,雕就是秃鹫,藏民的图腾,因为它能清理藏民天葬的腐尸,所以又称“清洁卫道夫”。我们当时将洗衣物的产品取名“雕”,寓意产品能像“雕”一样强悍去除一切污垢,远没有妙管家贴切、形象到位,但也不输给当时其它品牌。因此,我就选其中两个产品来给大家讲讲雕牌发展中 “应有自身特色”的两件事。
第一件是雕牌超能皂。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我任厂长之前,大陆洗涤用品主要是肥皂,当时的肥皂无包装、无香味、呈黄褐色条块状。是纳爱斯对其进行了改质改性,在制皂配方中添加了表面活性剂,使其去污力提高了3-4倍,并将皂体颜色由黄色改成蓝色,添加了宜人的香精,还用塑料薄膜把它包装起来。如此一来,诞生了一款具有鲜明自身特色的“蓝肥皂”,一推向市场就掀起了“蓝色风暴”。纳爱斯不但把世人历代所用的黄肥皂改成蓝肥皂,而且使纳爱斯从肥皂行业原来118家排名的倒数第二位——即117位,一步跃为中国第一位,雕牌也成为肥皂业的第一品牌。
第二件是雕牌洗衣粉。从做肥皂进入洗衣粉还是有点跨度的,更何况当时我们要介入时,洗衣粉市场已经饱和,产能严重过剩,讲起来是水深火热的态势,当时的洗衣粉厂家们苦不堪言。但我们借助已经成势的雕牌超能皂所形成的自身特色,强行撕开并介入洗衣粉市场。尽管行业内称纳爱斯为“价格的屠夫”、“广告的杀手”,但我们自己认为是坚持了自身特色,即运用了高性价比的优势,同样的产品做到成本更低,同样的原料做到质量更好。因此,第二年纳爱斯又做到了全国老大,洗衣粉产销量超100万吨,当时包括世界500强的宝洁、汉高等在华工厂都为我们贴牌加工。宝洁的总裁感慨地讲:水都没有流到的地方,雕牌的洗衣粉都卖进去了。这凭的就是自身特色的穿透力,自身特色是一把分割市场的利器。
当然,任何自身的特色都是与同类产品相比较而来,特色成为优势也是与同类产品竞争博弈出来的,所有的成功都是过去时,只有不断探索,不断地保有、创造特色才有未来。懂得这个道理,纳爱斯在肥皂、洗衣粉做到全国老大后,并没有停滞不前,而是秉持“只为提升您的生活品质”为宗旨,趁势推出了超能品牌,紧扣“健康、安全、环保”的主题,用椰子油生产天然皂粉、洗衣液、洗洁精、肥皂,不伤衣物不伤肤,以这样的自身特色来引领市场发展,在高价位的市场上力压国际品牌。我们认为在低价位市场做大仅仅是起步,在高价位市场上驰骋才能凸显我们自身特色。
以上两个实例旨在说明一点,认识到要有自身特色很重要。妙管家要做出自身应有的特色,“应有”二字的标准是蛮有份量的,“应有”意味着要把特色转化 为优势。说易行难,做起来又是一个贯彻始终的系统工程,如何把握、修炼全在自身。
不要被老外忽悠,坚定理念
要做出自己的特色,要看清问题,明其事理。首先不要被老外忽悠,坚定的思想理念是根本。
世界经济一体化,把国际公司推向了神坛,有资金实力、有先进技术、管理、有大品牌,是不可战胜的。其中宣传可口可乐品牌的经典是这么说的:即使有一天整个可口可乐公司被付之一炬,但凭借着品牌效应,明天就可以东山再起。把“可能”说成“一定”。其实,这是一件件完全取决于你品牌把握能力的事,却不知忽悠了多少人,很多企业花巨资去买洋品牌,结果打了水漂。如果品牌这样万能,世界最大超市沃尔玛股权很分散,是否花很少钱只要收购了其控股股权,我们的产品就世界畅行了?为什么同样是世界大品牌,爱立信、摩托罗拉手机会一撅不振,柯达胶卷会日薄西山?这就说明世界上不存在永远不倒的品牌,不倒的只有不断创新的精神所生成的品牌把握能力,品牌一旦离开了这种能力,倒台只是迟早的事,是能力决定着品牌的命运。而国际公司往往只讲其一,不讲其二,或只讲表象,掩盖本质,以强大的表象从精神上压倒我们——“我有无所不能神圣的大品牌,你们就算了吧”,动摇我们的信心,让我们知难而退,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
承认与老外差距,奋起直追
国际公司之所以“牛逼”,是因为他们已经先行走过了工业化阶段,积累了财富和经验,而我们正在走的是后工业化阶段。我们后工业化阶段既要善于借助前人的成果和经验,少走弯路加快发展,又要深知不是所有的成果都能借助的,比如讲一些基础的理论和基础原料的研发。我们有时会跑到市场前列,但那也仅仅是在应用方面有所突破,如基础研究迟迟不能跟进突破,发散性就会受限,并且往往不能持久。也就是一定要看到我们在基础研究方面确实跟国际公司有着一大截的距离,这种距离有时被忽略或被掩盖,甚至被混淆,是因为日常我们运用的都是以“加减乘除”为主,而较少运用“三角函数、微积分”,所以不容易体现。但如果要提升到一定高度,基础研究就是绕不过去的弯,除非你愿意放弃。
纳爱斯正在努力,从前年开始,我们在杭州建设研发大楼,预计今年底能够落成,纳爱斯下决心建世界一流的研发中心,还要请世界一流人才,建立更好的机制制度作保证,奋起直追。
认识不到差距或不承认差距,自以为是,是掩耳盗铃的做法,既于事无补,更不能做出自身应有特色。只有承认差距不回避,知耻者才勇也。
妙管家像韩国企业一样走向世界不是没有可能
这么多年来,台湾妙管家坚信自己理念,走自身特色的发展路子,已经得到了历史验证。但社会在进步,企业发展历史阶段也不同,只有坚持自身特色与时俱进,才会更加蕴含生机和活力。纳爱斯接受了台湾妙管家,也必然要求我们要共同进入一个新状态,要有新担当。
纳爱斯的文化是水文化,叫“如水纳爱斯”,纳爱斯的奋斗目标是“明天的纳爱斯是世界的纳爱斯”。从去年开始,纳爱斯实施运用中国高铁的思维和模式,在整合资源中发展。这个思维模式落到了台湾妙管家的整合上,我们聚焦资源就在妙管家自身特色上,立足台湾,放眼世界中去定位提升。首先要让台湾市民感觉到妙管家提升真快,在很多方面都在超越国际公司,与同类产品比较,妙管家是日常居家生活不可或缺的,进而由此再向前走向世界。
纳爱斯在全球行业内的排位,在2008年前是第8位,去年升至第5位,在经历了世界经济危机却不降反升,犹如绩优上升股票,发展趋势看好。我们信心满怀的同时,也很看重台湾妙管家。尽管我们有着资本、技术、管理等诸多优势,但能否发挥,还在于与台湾的实际情况有机结合。所以我们要求所有派到台湾工作的员工,都要尊重台湾的同事,绝不能搞“一言堂”;要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集思广义,真正把台湾的事情弄懂、搞明白,先做学生、再做先生,让纳爱斯的文化、管理真正服台湾的水土,要在年内顺利走过磨合期。
这方面我们有条件是因为我们有着不错的基础,而且人心都在向好求变。妙管家是原董事长蔡宗仰先生一生心血的结晶,蔡宗仰先生把妙管家托付给纳爱斯,就如同为女儿找到好婆家一样的欣慰,当然希望妙管家能健康幸福地发展!原妙管家上下的员工也从言行举止之中无不表现出对纳爱斯强烈的希望和预期,亦是向好求变。纳爱斯是投资的主体,做好是本能驱动,大家的信任对我们来说更是一份责任,要做好是天经地义、义不容辞。
基于此,大家都必须明白一个道理,我们的“向好求变”都来自妙管家这个共同的平台。妙管家好了,我们大家才会更好,我们的利益才能在其中实现,只有这种正能量才能推动妙管家持续向前发展。
我们还要不遗余力去提升能力素质,要知道能力素质的提高又是要求从最基本点做起。曾国藩说“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以勤治惰,以勤治庸,不管是修身自律,还是为人处世,一勤天下无难事。”从各个方面下足功夫,妙管家才会发展得更强,更好!
一看到韩国企业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叱咤风云,我就心里痒痒的,妙管家像韩国企业一样走向世界不是没有可能,我们又不比人家笨。推陈出新促进社会进步,后来者居上是规律,我们的“向好求变”就已经在发力了。
因此,台湾妙管家既可以依靠纳爱斯,也可以自成体系,或有分有合的兼而有之,怎么有利,怎么能做出自身应有特色就怎么走,怎么有利于国际化就怎么走。最终要对得起哺育你成长的台湾这座宝岛和市民,要为台湾市民的福祉、台湾的经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大家一起努力吧!